下列选项与下“茶”字蕴含的哲理最相近的是( )
A.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B.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C. 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
D. 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庄子•外篇•秋水>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溱(hao) 梁之上。庄子日:“儵(shu)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 “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渐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