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识的产生一直是个谜。现在,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模型等技术对大脑某一部分出现的故障,比如抑郁、精神分裂症等进行研究,发现了其对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但要真正了解意识的产生机制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这表明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在认识发展中不断突破历史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对漫画《习惯》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
①思维方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世界观是方法论的体现和要求
③反对主观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中华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只有意与境相浑、心与物相契,才能构成美的诗词境界。材料表明( )
①同一个景物,因作者不同的心胸情怀,构成了不同的意境
②诗词是作者发挥意识主动创造性,对景物如实的描写
③诗词往往是与作者生命相结合的主体的感悟对客体的呈觋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上述观点不足之处在
A. 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 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C. 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 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