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旨在...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让古典诗词深印在民众的脑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2017年2月7日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逸之风;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情怀,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中国诗词歌史。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本次《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的节目。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在传播中华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力量。

 

(1)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诗词大会的传播形式中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华诗词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诗词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使用和媒体的传播使诗词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传播中华诗词,对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都有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影响人的发展,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说明中国诗词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考生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说明中国诗词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从传播中华诗词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等角度进行相关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 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 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 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 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查看答案

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查看答案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作为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正式被列入向世界遗产大会的推荐名单。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文化遗产是维系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不同文明的融合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   )

A. 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 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