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人看物的眼光有“直”与“曲”之分。直的,看到的是事物表面的姿态;曲的,看到的是事...

人看物的眼光有“直”与“曲”之分。直的,看到的是事物表面的姿态;曲的,看到的是事物的内部姿态及对外与他物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物质性

B. 人能把握复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 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人的意识活动有目的性,但没有物质性,A项本身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能把握复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项不选;人的意识活动能“看到事物的内部姿态及对外与他物的关系”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项正确;认识活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 点睛: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通过意识活动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上“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

③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祸兮福倚 福兮祸伏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1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预计1日8时至2日8时,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东部和中南部、山东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②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赢得了中央领导人的赞誉和全国观众的喜爱。党和国家领导人刘云山曾寄语《感动中国》:“希望中央电视台进一步办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一步办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名牌栏目,让我们的媒体传播始终能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十几年来,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材料二  微公益: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它的要义倒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就此意义而言,所谓全民公益,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它的意义不限于公益层面,更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新方法、新范式。无须沉湎宏大叙事,无须空谈根本解决,无须凌空蹈虚,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称: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微公益,或者说微革命,就是点燃每个人的心灯,每个人心中的爱和善,用它们照亮中国,照出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我国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 诵读经典”、“古诗朗诵”, 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材料二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   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