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阵和煦的春风...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阵和煦的春风

向我们迎面扑来,给我们带来2017年初春的一场精神盛宴。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大会”引领人们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高度关照。

从第一季开始,《中国诗词大会》一直走在创新路上。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

《中国诗词大会》造成万人空巷,普通农妇、高中学妹成为“国民网红”,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文化盛事,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成功案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

(2)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1)①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神韵和魅力。②关注中国人独特的诗词文化情结,引导全民参与,重视了人民的主体作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③创新节目的内容和彤式,文化与传媒、科技的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更具生机和活力。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体现了群众观点。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考虑并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 【解析】此题以《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作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的创新、大众文化、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相关知识。 (1)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的创新、大众文化。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对材料的分析,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设问要求谈谈《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属于意义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进行作答:①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神韵和魅力。②关注中国人独特的诗词文化情结,引导全民参与,重视了人民的主体作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③创新节目的内容和彤式,文化与传媒、科技的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更具生机和活力。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要求 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属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进行作答: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体现了群众观点。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考虑并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点睛】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 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回归教材〕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 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一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一一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一一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一一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与此同时,以反腐为题材的纪录片也开始热播。

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一头白发,一脸忏悔,语气沉重,甚至痛哭流涕————这些画面,悄然间将“不敢腐”“尚廉洁”的理念吹拂入心,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校正自己崇廉尚法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形可视的影视化表达,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也更爱看。它有政治的热度、文化的温度,反映了我国社会当下的作风新状态、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6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断创新、勇于拼搏,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他们把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从事航天事业要

①把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航天事业的根本出发点

②以人民的利益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可作为的评价标准

③具有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正确处理个人兴趣爱好与国家民族要求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科学实验发现,人的味觉会随着背景音乐的改变而改变。同样的太妃糖,用音调偏高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吃到的太妃糖更甜,而用音调偏低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太妃糖不够甜,甚至有些苦。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通过改变音乐与味道的搭配使自己吃得更愉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人们的主观感受会随事物属性搭配的变化而不同

②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③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价值选择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为政者而言,个人修养水平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安邦治国的基础所在。之所以要重视“修其心”是因为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生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指南,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生选择和个人前途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从“包干到户”到“产业化经营”,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带来了农业巩固、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这主要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人们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