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阵和煦的春风
向我们迎面扑来,给我们带来2017年初春的一场精神盛宴。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大会”引领人们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高度关照。
从第一季开始,《中国诗词大会》一直走在创新路上。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
《中国诗词大会》造成万人空巷,普通农妇、高中学妹成为“国民网红”,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文化盛事,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成功案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
(2)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与此同时,以反腐为题材的纪录片也开始热播。
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一头白发,一脸忏悔,语气沉重,甚至痛哭流涕————这些画面,悄然间将“不敢腐”“尚廉洁”的理念吹拂入心,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校正自己崇廉尚法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形可视的影视化表达,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也更爱看。它有政治的热度、文化的温度,反映了我国社会当下的作风新状态、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成功的原因。
6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断创新、勇于拼搏,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他们把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从事航天事业要
①把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航天事业的根本出发点
②以人民的利益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可作为的评价标准
③具有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正确处理个人兴趣爱好与国家民族要求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科学实验发现,人的味觉会随着背景音乐的改变而改变。同样的太妃糖,用音调偏高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吃到的太妃糖更甜,而用音调偏低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太妃糖不够甜,甚至有些苦。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通过改变音乐与味道的搭配使自己吃得更愉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人们的主观感受会随事物属性搭配的变化而不同
②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③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价值选择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为政者而言,个人修养水平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安邦治国的基础所在。之所以要重视“修其心”是因为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生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指南,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生选择和个人前途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从“包干到户”到“产业化经营”,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带来了农业巩固、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这主要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人们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