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法治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计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和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法治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说明把法治中国述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什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来源,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科技进步的“孵化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平衡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教育事业也获得了巨大进步,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不断改善;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投入制度、贫富差距等因素,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材料二 为贯彻共享发展的理念,教育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通知,旨在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重点院校录取率,提高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升学率。其中的要求因涉及东部省份要调出一些生源指标给中西部省份,引起了东部省份部分家长和考生的担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推动教育公平的依据。
(2)请你向有关部门就如何避免或缓解东部省份家长和考生的担优提出两条建议,并指出哲学依据。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见》指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必须保证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专家在解读一号文件时指出了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粮食生产上,一方面,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进口量、库存量也在增长。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达12324亿斤,进口粮食却高达 2500亿斤。这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一是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竞争力不够,产出来不见得卖得出去,只好进仓库。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所体现的方法论要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知识,对我国粮食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6年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奋勇拼搏,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这后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应该
A. 发挥自身潜能为社会做贡献
B. 坚持个人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
C. 在实践中表现出自尊和自强
D. 重在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下侧漫画《议论》告诉我们
①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人的不同认识
②人生价值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④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李克强指出,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绝不是小事,“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这是因为( )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参与者
C. 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D.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