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指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启示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
①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②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有关专家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坏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这种说法是基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社会意识产生于实践并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实践中转换为现实的力量
④价值观能够直接将理念转换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夜路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这告诉我们
①人的价值观念源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②人生价值是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③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管理,这样更多地依靠人民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体现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意志决定历史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先导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正发生重要变化,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这种变化体现了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②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