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的制作者创新思路,克服文化灌输与道德规训的“积弊”,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文化的痛点,用人间情感突显文学之美,用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诉求,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

但也有网友对这些节目提出了批评:有网友指出,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还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尽说些漂亮而毫无营养价值的话”,或者吐槽其把“备课材料”念出来。网友们的不同评价,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网友的批评意见。

(3)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请你就如何改进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该文化类节目抓住了文化的痛点,唤醒了人们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该文化类节目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握了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文化娄节目借助电视得到传播,扩大丁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或“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该文化粪节目之所以获得好评,在于其创新思路,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方法和手段。(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落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网友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尽相同的认识,由此产生分歧是正常现象:②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在对文化粪节目的争论上,网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出现认识偏差甚至错误都是难免的。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批评,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①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文学回归生活语境。②适应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文化节目的制作模式。③提高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答出2点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紧紧围绕教材重点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命题,有利于绝大多数考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分度。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要进行认真解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本题实质上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意义的相关知识。故考生主要围绕以上几点展开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网友的批评意见。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认识论知识。评价类主观题,审设问非常重要。首先要确定要用什么知识,确定知识范围;其次要明确答题内容,即评价对象是什么;最后,在思考和组织答案的时候,一般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评价对象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评价对象的消极意义。故就本题而言, (3)本题要求考生分析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请你就如何改进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文学回归生活语境。适应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文化节目的制作模式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2017年各地政府和人大把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材料一  不少地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于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财政支持力度只增不减。如湖北省提出,无论今年财政压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的实事只加不减。四川省承诺,要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为老百姓办实事只增不减,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材料二  2017年各地人大把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依法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育、卫生、社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或通过代表小组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为人大代表提出有质量的关注民生议案、建议创造条件。在调研方法上,注意上下联动,并把听取汇报、实地视察、走访群众、召开关注民生座谈会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对相关部门工作开展跟踪督查,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询问等,保证了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快和较好的解决。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释用于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财政支持力度只增不减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地人大和人大代表是如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作用的。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2017年元旦献词指出,我们追求改苹的“过程自觉”,久久为功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也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

①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能推动社会进步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能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

③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差别化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今后,各自贸试验区要继续开拓创新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尽快向全国复制推广,发挥改革开放引领示范作用。自贸区的建设成就及发展要求告诉我们: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③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包含着普遍性       

④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小目标,是每个个体生活的目标,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国策直指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大国策需要民众无数小目标来推动,大国策的出发点应是民众小目标的实现。“小目标”与“大国策”的关系告诉我们: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③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④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要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自卑心理》的哲学寓意是:

 

A. 意识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人的素质

B. 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C.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主动创造性

D. 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反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