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认为,________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A.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B.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C. 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D. 物质世界的相互替代
一个女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母亲、女儿、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主观性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③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④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从哲学上看,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 )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
④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很快进入长三角地区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③人们可以改变规律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一个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和世界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专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申遗成功,避免某些发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注”。
(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3)“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请你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