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公共安全,呼唤着安全管理的转型。把更多人动员起来,让安全管理建立在全民共建共享的基础之上,才能让政府监管与立法司法、公众参与等良性互补、合理互动,形成覆盖面更广的新型安全管理。为此需要( )
①确立公民在公共安全立法中的主体地位
②赋予公民一定的公共安全管理职权
③公民增强维护公共安全的义务意识
④拓宽公民参与安全管理的渠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6年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三次审议。相对于现行的民法通则来说,民法总则草案作出了不少修改,像明确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个人信息的保护、诉讼时效期限、民事责任年龄、见义勇为、涉外民事法律适用等规定,都被视为草案的几大亮点。这折射出( )
①反映公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
③我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在逐渐扩大
④国家致力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时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这充分显示了( )
A. 我国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B. 我国努力实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人当家作主
D. 我国坚持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乱象,已经成为民主的反面教材。在民主问题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我们讲究的民主未必仅仅体现在“一人一票”直选上,我们在追求民意方面,不仅不比西方国家少,甚至还要更多。其根本原因是( )
A. 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B.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的选举方式
C. 我国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D.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中国继续推动量子通信卫星技术的研究,实现利用激光开展天地通信。
材料一 安全地进行信息传递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之一,然而即使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安全通信也没有完全实现。从2008年开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某院士领衔的团队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被爱因斯坦否定的量子纠缠的存在,并证明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可能。利用量子的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不再遥远。据了解,未来五年,量子科技持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
材料二 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出现许多对于量子通信的质疑。某院士说,他欢迎基于科学实验的严肃的质疑、争论。同时他表示,尽管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科学实验对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阐释该院士观点的正确性。
2016年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树立生态价值理念,自觉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支责任,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市建设,加强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加强沙漠化防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树立生态价值理念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