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某生产要素(如资...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某生产要素(如资本)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如下图,横轴W表示生产要素投入量,纵轴TU表示生产中取得的收益数量)在a点附近,企业的最理性选择是

A. 改进技术,提高效率

B. 增加职工,提升待遇

C. 开拓创新,优化品种

D. 面向市场,多方营销

 

C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必须并准确把握题干中“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明确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增量所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它会经历一个从递增到递减的变化过程。在边际效益进入递减阶段后,在一定区间内要素投入的增量依然能带来产量的增长(边际产量为正值),总产量继续增长,但增长幅度会放缓,到达a点时为最大,然后开始下降,所以作为企业而言,在a点附近,企业的最理性选择是开拓创新,优化品种,故C选项表述与图示相符。A、B、D三项表述均不是最佳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M村地处山区,拥有万亩原始森林和秀丽的山水景观,保留着众多原始的文化习俗,民族风情浓郁,堪称旅游“富矿”。然而,长期以来,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发展的“拦路虎”,全村582户中有460多户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为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根据M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乡村旅游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农村道路、电力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农民的“商品意识”,修建了一批“农家乐”。随着该村基础条件的改善,乡村旅游得到发展,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1)运用联系客观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县精准扶贫举措的合理性。

(2)说明在发展M村乡村旅游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查看答案

2016年9月24日,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1000天。在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改组会议27次,审议文件162份,为全面深化改革“立柱架梁”。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眼中的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从进度看,这1000天的改革蹄疾步稳,框架搭建日趋明朗。

数据对比最是直观: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央深改组审议文件37个;2015年“全面深改的关键之年”,审议文件65个;2016年全面深改“施工高峰期”,前8个月已审议文件60个。改革任务、成果同步递增。

柱立则墙固,梁横则屋成。经过1000天的设计、搭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厦”夯实地基,确立框架,进入扎实施工的高峰期。

结合材料运用量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的分析说明“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十二五”期间,针对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多在需求侧发力。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端、高品质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亟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技术工人和企业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着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这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查看答案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经出现偏离目标问题,我国开始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哲学依据是(   )

①认识到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②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同一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各不同  

③把握了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   

 ④坚持了重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纲领指出,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途径。上述材料说明(   )

①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③主要矛盾决定亊物的发展方向   

④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