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特的造园艺术被西方国家所推崇。目前,已有40多座苏州园林先后落户30个国家及地区,漂洋过海传播中国魅力。 “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水榭、亭台、拱桥、长廊、漏窗等传统江南园林建筑元素应有尽有,布局精巧韵味独特,亭台楼榭绿树掩映,处处透出大自然的情趣。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当地文化元素,采用全钢结构,引入纳米、碳纤维等多种技术提升中国园林的技术含量。中国工匠秉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两者相得益彰,打造了一个个园林精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

材料二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应着力提高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此,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坚持集约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材料三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健康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苏州园林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发展城市建设的。

(3)某市准备开展健康宣传活动。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为该市健康宣传活动设计两个活动主题。

 

(1)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苏州园林“异地落户”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吸收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使中国与外国相得益彰。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水榭、亭台、保留了传统江南园林建筑元素,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使园林现代与传统相得益彰。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园林均出自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之手,蕴含着工匠们独特的制造理念。④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园林建设工程中引入纳米、碳纤维等多种技术提升技术含量。(学生若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角度答题,也酌情可给分)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城市发展。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考生若从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角度答题,也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①发挥正确的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健康中国”建设。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健康中国”建设,依靠人民群众,人人争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 【解析】本题以苏州园林建设以及我国城镇化建设中要城市建设应着力提高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话题,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联系的观点、系统优化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苏州园林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然后考生可以从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创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发展城市建设的,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然后考生可以从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比较开放,以某市准备开展健康宣传活动为话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为该市健康宣传活动设计两个活动主题,考生涉及的活动只要符合主题并且切实可行均可。 【点睛】政治解答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11月7日,华为在德国正式发布Mate9 保时捷高配版手机,定价1395欧元,折合人民币10460元。这将意味着海外价格均为10000元以上。扭转乾坤,华为又为国人争光!华为坚持精品战略,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倾听客户需求,精心构建产品质量,真诚提高满意服务,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高端产品,华为投入巨资在中国、德国、瑞典、俄罗斯以及印度等地设立16个研究所,把各地技术优势的创新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全球的创新能力。华为加强内部治理,100%由员工持股,有效激发工作热情,降低生产成本,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服务全球用户,国际市场已经为其销售的主要来源。2016年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

材料二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要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要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凝聚社会共识。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华为公司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扭转乾坤,为国人争光的秘籍所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中应该如何正确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

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发布的,倡导“新24孝”行动标准,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下图揭示的哲理有

①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价值观念会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④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4个自贸试验区的19项改革试点经验。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没有矛盾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③矛盾普遍性之中包含着特殊性

④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17日,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成功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员的太空之旅中,在轨进行了国际上首次脑机交互技术空间适应性测试。初步探索出意念控制在航天任务中的可行性,也通过实验验证了这样的技术能不能在太空使用。这说明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大会上强调,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这表明

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②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弘扬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