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爱护公共环境,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对生活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对公共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环保知识水平以及环保活动的参与比率等各方面均处于较低层次,部分社区居民只是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却没有付诸行动。公民环保意识和行为远落后于公民对环境的期望。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①大力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公民对公共环境的重视程度。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做好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公民的环保知识水平以及保护公共环境的自觉性。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保护公共环境的文明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每小点3分,共9分) 【解析】本题以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话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然后可以从根本任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点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主要内容: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科学事业;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3)根本途径:①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②目的: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③要求: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 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漫画和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查看答案

某校高二某班学生开展以“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他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材料。

今年“九一八事变”发生83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英烈、开启未来。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查看答案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6年4月至10月在北京丰台永定河畔举办。园博会对推动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博物馆落户北京园博园。中国园林历史文化号称“世界园林之母”,我们理应建设一处博物馆全面进行展示,并使之永久性地成为行业展示、业务交流、教学研究、科普宣传的一处重要场所。

运用文化生活中关于中华文化特征的知识,设想中国园林博物馆应如何布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和世界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专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申遗成功,避免某些发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注”。

(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3)“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请你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一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述“中国故事”,阐明“中国机遇”,提出“中国方案”,表达“中国态度”,在国际社会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请完成下面题。

1.中国在G20杭州峰会上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各方普遍赞扬。

以下对“中国方案”得到各方普遍赞同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以平等为基础,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以开放为导向,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③国家利益是合作的基础,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④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有利于实现全世界的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提出了“中国方案”: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的释放出来;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阶级、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从唯物论角度看,下列对该“中国方案”分析正确的有

①主动作为、适度管理,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客观性的统一

②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

③顺应大势、结合国情,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道理

④让不同国家、阶层、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