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上强调:我国国情复杂,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要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深化改革,千头万绪,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东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不同,选择突破口也要因地制宜。
材料二: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养老金并轨;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2016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当前应该怎样深化改革?
(2)养老金并轨利好国计民生。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理由。
(3)改革创新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最终落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请简述求真务实的哲学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礼记》就强调“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德治与法治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是统一的,只是侧重不同。
春秋晚期,礼坏乐崩,孔子在任鲁国大司寇期间,采取德治和刑罚相结合、注重德治的方略,形成了鲁国政清民安的社会局面。明朝建立伊始,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因“纲纪废弛,有法不依”导致吏治腐败的教训,采取“重典治国、礼刑并用”的方略,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法制建设的决定、作为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实现了从法制向法治的历史性转变;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提出推进依法行政;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原则,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荐你,坚持发展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6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结合材料一, 有人通过材料得出结论:“推行治国理念所取得的成效往往与其动机是一致的。”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理论历史进程的哲学依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①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重要作用
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④加快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A. ③→②→④ B. ①→④→② C. ④→③→① D. ②→①→③
习近平同志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治国模式和道路时,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来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这一论断(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肯定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坚持群众的观点,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肯定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④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肯定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阎肃是深受全国群众喜爱的老辈艺术家。从艺65年来,他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突出贡献。2015 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阎肃的先进事迹并表彰他为“时代楷模”。这表明:( )
①为人民群众而创作是文艺工作者们自觉的价值取向
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与创造自身人生价值具有统一性
③是否用正确价值观来指引决定了人生价值能否实现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这个“公路”、“媒介”一经充分利用,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的中国应当树立这样的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①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有意识地建立新的联系
③要依据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