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党和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高度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达100多次,李克强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有着坚定的决心和坚决的行动,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

材料二  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偏重、能源结构更加依赖一枚为主的化石燃料、单位面积人类活动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也更高,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下一步,国家将强化污染防治措施,提高行业排放标准,加强排污许可管理,严格依法对违规排污企业实施停产整治。同时,公众应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天更蓝气更清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职能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天更蓝空气更清”。

 

(1)①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②有利于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③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④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⑤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①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②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防治污染,优化生态环境。③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环保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环保意识。 【解析】本题以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为话题,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政府职能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职能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天更蓝空气更清”,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难度不大,因为设问限定为政府的职能,因此考生可以从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生态建设职能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点睛】意义类解答题的解题方法: (1)回归教材法。 回归教材法即主要根据课本基础知识(直接的、间接地)来解答题目的设问。课本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命题者总是想通过这个题目考查学生相应知识和运用能力。因此,回归教材应该是解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意义类高考题也不例外。看到一个意义类题目,学生首先应该思考,教材上关于本题目的内容有哪些?有些意义类题目本身在教材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些意义类题目教材上虽然没有具体阐述,但学生也能从教材有关基础知识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2)材料分析法 材料分析法,也称内容分析法,即根据设问和材料内容反映的方面作出对应分析。意义类高考题一般都是在一定的背景材料下设置问题的,而背景材料呈现的事件、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或对策等,往往又蕴含着有关要求学生分析的“意义”的丰富信息。因此,材料分析是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3)角度分析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个事件、同一种措施或同一套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能发现其独特的意义与特有的影响来。因此,找准角度也就成了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切入口:从这个角度看,具有哪些意义?从那个角度看,又具有哪些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开放性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的意义类题目,更加需要学生能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找准角度,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角度找得越准、越全面,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就越高。 (4)明确对象法 明确对象法也称客体分析法,即受它“意义”对象,分别所具有的意义。学生在分析意义类高考题时,通常也需要把题目要求我们进行分析的事件、措施或对策等放在与人(或与人有关的事)的关系当中来考察,即考虑对“谁”有意义?这也是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常用方法。意义类考题中常用对象主要有:对国家的意义、对企业(经营者)的意义,对个人(经济生活中有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农民,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有公民)的意义。有时还可以把对象的范围扩大,如对市场、资源、农业、产业结构、社会等具有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女性消费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些厂家纷纷关注“她经济”,抢占市场份额,拓展发展空间。下列传导路径与之相吻合的是

A. 价格上升→获利增加→扩大生产→供不应求

B. 面向市场→调节产量→降低成本→获利增加

C.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薄利多销→获利增加

D. 市场细分→调节生产→适销对路→竞争有力

 

查看答案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要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流通网络、健全标准规范、创新监管体系、强化线上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文件所提要求有利于

①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②提升居民消费品质

③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④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性收入的三元薪酬体系,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岗位的责任、工作的业绩和实际的贡献紧密联系,在具体的措施上突出了推动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下列关于该文件的作用传导正确的是

①实行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完善分配机制一提高科研人员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②实行股权、期权激励→落实按劳分配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③实施股权激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实行产权激励→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由此可见

①认识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②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③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下列古语能反应我国政府宗旨和原则的是(   )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