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的飞船顺利将两...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的飞船顺利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1月3日,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行列。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回望一甲子,每一次升空、每一次飞行,无,不是在挑战中实现跨越,在艰辛中铸就辉煌,航天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中国航天人历经千百次的地面模拟实验,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航天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行到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我国一步步坚实的迈向太空。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成了较完备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探索浩瀚宇宙、发现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航天人不需要追求的航天梦。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的发展观,谈谈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事物。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既要充满信心,努力建成载人航天强国,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重视量的积累,为建成载人航天强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果断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实现载人航天事业质的飞跃与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启示类简答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角度,谈谈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考生在分析时要抓住知识范围,即从发展观的相关角度分析,结合材料,从个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趋势,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如何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指导当前社会生活。

 

查看答案

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但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 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 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 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