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   

材料一  拥有节能、环保等百般好处及庞大的产销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仍飞不到寻常

百姓家呢?半数人认为新能源车价格偏高:一方面,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品成本高,特别是动力电池价格高昂,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而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和保有量并不高,可选车型不多。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决不能绕过普通消费者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我国将加大从消费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倡导“绿车”消费,激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并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作用,相信新能源汽车的春天将不会太远。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分析说明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依据。

(2)简要概括新能源汽车价格变动对汽车生产者会产生什么影响?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说明倡导“绿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1)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新能源汽车投入大、成本高,是其价格偏高的根本原因。 ②供求影响价格。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高,影响新能源汽车供给,新能源汽车供不应求,推涨车价。 (2)①调节产量 ②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 (3)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倡导“绿车”消费,必将形成新的消费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一个新的“绿车”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出现和成长。 【解析】(1)本问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分析说明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依据。 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根本因素是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新能源汽车投入大、成本高,是其价格偏高的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高,影响新能源汽车供给,新能源汽车供不应求,推高了车价。 本问要求简要概括新能源汽车价格变动对汽车生产者会产生什么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 本问要求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说明倡导“绿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考查消费对于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倡导“绿车”消费,必将形成新的消费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一个新的“绿车”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出现和成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只有“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中国经济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走出去”的是(   )

A. 中国海尔集团在海外建立分公司

B. 中国TCL集团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

C. 中国三家建筑公司承建约旦王宫工程

D. 中国银行向美国花旗银行转让部分股权

 

查看答案

“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素以“物美价廉”著称。但“中国制造”目前被一些国家和媒体恶意炒作为妖魔化,甚至认为“中国制造=廉价+低档+质次”,影响了中国产品的信誉,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此,我国企业应考虑 (  )

A. 大幅提高商品价格,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B. 把主要精力用在加快发展跨国公司上

C. 坚持以质取胜,树立我国在国家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D. 提高进口关税,杜绝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查看答案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我国耕地板节化、酸性化严重,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威胁粮食安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

A.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B.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C.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D. 提高耕地产出效率

 

查看答案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或者市场机制的某种障碍造成配置失误或生产要素浪费性使用。下列属于市场失灵的有 (   )

①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

②随着劳动力价格的快速攀升,低端制造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③某商家为排挤竞争对手,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④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定向支持小微企业、三农、重大水利工程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税制改革。下列关于税制改革表述正确的是(   )

A. 资源税改革—促进生产专业化,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B. 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利于减轻相关企业税负,促进服务业发展

C.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减轻纳税人负担,促进社会分工

D. 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能调节企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