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思路及其具体做法的变化历程如下:
时段 | 工作思路 | 具体做法 |
1978—1985年 | 农村体制改革和小规模区域扶贫 | 以工代赈;加快“三西”地区(甘肃的河西、定西、宁夏西海固)建设;智力支边活动等 |
1986—1993年 | 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开发式扶贫 | 注重与经济增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对重点区域给予一定的发展项目等 |
1994—2000年 |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 重新确定国家级贫困县;强化扶贫资金、项目进村入户;落实扶贫目标责任制等 |
2001—2010年 | 新世纪扶贫计划 | 重新调整扶贫工作重点县;将扶贫重点放在西部集中连片地区等 |
2011—2015年 |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 | 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就业促进;革命老区建设;扶贫试点等 |
2016—2020年 |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 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 |
材料二:西部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底蕴丰厚,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产业薄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状况,该地区积极探索脱贫发展战略,通过共融共建等方式,主动走出去邀请发达城市来帮扶,实施产业承接,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融通,先后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实践证明,这一战略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思路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智慧。
(2)结合材料二,从联系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该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
挫折和失败是摆在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个栅栏,有的人遇到它就往回走,或者只跨过几个矮小的栅栏就失去继续前行的勇气;也有人每跨过一个栅栏,信心就增加一分,能力就提高一步,所以越走越远。这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
A. 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B. 充分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C.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D. 努力发展自己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从哲学角度说明
①能力卓越的人就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④英雄的精神贡献大于物质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为了推动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进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公示了全国19个示范区的名单。“县管校聘”这种模式先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此项改革的实施:
①旨在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旨在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④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5年11月30日宣布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对于人民币加入SDR,有人认为未来出国购物、旅游等消费都会更加方便;也有人认为对于政府保护下的我国股市是个冲击。这说明
A.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B. 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C.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启示我们:
A. 杰出人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C.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