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近年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旅长游短”的苦恼,使“快旅慢游”成为现实。这表...

近年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旅长游短”的苦恼,使“快旅慢游”成为现实。这表明

A. 消费促进生产发展,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B. 消费方式调节生产方式

C. 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D. 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D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近年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旅长游短”的苦恼,使“快旅慢游”成为现实,这表明生产决定消费,D正确且符合题意;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材料中未体现,其它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回答: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汇率如图示变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加快               

②美国会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③中国公民赴美旅游意愿下降             

④中国将增加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在当今世界,这一发展规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超越了一己之私,一国之利,弥合着对抗、冲突造成的鸿沟,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同。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文化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如果能在开放发展中完成文化的深度合作,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中国基因,无疑是对世界“新的更大的贡献”。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观点,说明开放是我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3)以“守住本土文化的‘根’”为主题写一篇专题报告。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从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未来应如何发展?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跨越以下两个“陷阱”: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最早见于2006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意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跨越两个“陷阱”并非易事。

(1)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作为才能跨越“塔西佗陷阱”。

(2)—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我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

 

查看答案

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根据中国国情,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树立法律信仰,这将对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条道路的确立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注:2015年世界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为18487美元,美国为98990美元。

材料二: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未来10年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的关键所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劳动生产率状况。

(2)结合材料二,围绕生产力的要素,说明应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