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 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立法。“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 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有专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申遗成功,避免某些发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 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3)针对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 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

 

(1)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 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为全国所采用,其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造福人民。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批判继承。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坚持在实践中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创新。 【解析】(1)设问要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考生在分析时要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从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2)题目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要求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 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考生分析时要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即唯物论和认识论,结合材料,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规律的特点及方法论要求等方面分析说明。 (3)本题属于建议类简答题。题目要求针对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 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考生分析时要针对问题,明确设问要求,从辩证否定观的实质及方法论要求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了今后15年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开启了建设健康中国新征程。

材料一  《纲要》提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纲要》指出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材料二  《纲要》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意义,并分析说明我国应该怎样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和公民应该如何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

 

查看答案

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历史上使用8年抗战的提法,是考虑到对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尊重,恢复14年抗战史的提法,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改“八年抗战”为“十四年抗战”表明

①对抗战的认识应全面、完整的反映史实

②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③历史事实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得以证实

④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实在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有许多农谚:“天气新晴,是夜必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这些农谚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条件  

②农业生产要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并重  

③农业生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关键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剪刀手”是很多人拍照时的惯用手势,也是人们庆祝胜利的习惯手势。但是,最近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提醒广大网友,拍照时摆V字手势,很有可能被盗取指纹信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这告诉我们

①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②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必须借助于实践

④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7年3月15日,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中国首部民法总则草案编撰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将其他民事法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定写入草案。这一编写思路坚持了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