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苏轼的《琴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

苏轼的《琴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对这首诗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在离不开整体 

②要立足“琴声”,处理好“琴”和“指头”的依存关系 

③“琴”与“指头”的联系是自在的、多样的 

④“指头”和“琴”相互作用是产生“琴声”的重要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的意思是:如果说琴自有声音,为何放在琴匣中不会自响?如果说琴声在弹琴人的指间,为何不在弹琴人的指上聆听? ①与题意无关 ②④符合题意,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所以“指头”和“琴”相互作用是产生“琴声”的重要条件,要立足“琴声”,处理好“琴”和“指头”的依存关系 ③说法错误,由材料可知,之所以听到琴声,是人的活动弹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故本题选C. 【点评】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除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和无关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难度不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 

①事物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善于分析和把握各种具体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③立足人的能动认识,把握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一届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天下之本在家”,“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这启示我们 

①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要在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③要立足客观实际建立符合人们需要的联系 

④要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为“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 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③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向社会发布,其突出亮点是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三农”主线的确定说明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③社会实践是变化发展的 

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通知,从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这说明 

①意识与变化的物质具有一致性 

②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目的性 

④对抗战时间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