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的新常态,“供需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的新常态,“供需错位”的结构性失衡已成为阻挡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主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和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国家制定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由。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供需矛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②矛盾着的事物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应“供需错位”结构性失衡新常态的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从生产、供给端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解析】本题为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为:矛盾的观点,要求说明说明国家制定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由.根据矛盾观内容,结合材料,可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特殊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根据变化实际制定、调整、完善土地政策: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分开;2016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愿,依法推行“三权分置”,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依据。

 

查看答案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的体制机制;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分析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让人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价值观对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文艺创作应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④个人理想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程中涌现出的道德模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反映了引领时代前进方向的中国精神。善行无疆、舍己为人、一诺千金、恪尽职守、大爱无声……这是评委对道德模范的致敬辞,也是亿万中国人最由衷的赞誉、最崇高的褒奖。这说明 

①道德模范在否定自我价值中实现了社会价值 

②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③善行大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④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是幸福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改革开放,因此要“为人民点赞”。“为人民点赞”就是对人民所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与赞许,传递对人民由衷的敬意。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 

①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推动历史发展的普通人 

③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