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⑨ D. ⑨④
2016年10月17开,神舟十一号飞船胜利升空,完成和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至此,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实验室阶段,离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叉近一步。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④实践活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工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了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16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航天专家叶培建透露:“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在中国实现成功登陆月球的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的基础上,我国将发射的火星进入器、探测器于6年以后踏上火星探测的行程,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交会对接。它们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反映出
①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③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④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犹如一颗巨大的种子,外部由半透明、会呼吸的“生命之膜”裹起,建筑本身呈现“负阴抱阳”的姿态,参观坡道是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从哲学上看,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说明
①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