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是因为( )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宪法 ②宪法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③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政治义务 ④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公安部印发意见,明确从2016年7月起,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将可异地受理申请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2017年7月,将在全国各地全面实施。公安部这一做法( )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②体现了政府转变职能,扩大管理权限,拓宽便民渠道
③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创新人口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④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将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在全社会进行公示,征询意见,这是我国政府在公共决策方式上进行的重大创新。例如关于“拆迁方案”,绝大多数市民通过媒体、网络、公告等渠道了解到拆迁办法后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政府在此基础上正式出台拆迁方案。这说明( )
①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目的
②听证公示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④公民参与决策有助于形成科学决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某校一高中生通过某报“老百姓”栏目发表市民意见:人行道板不防滑,应更换。该意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名高中生是在通过________行使监督权。
A. 信访举报制度 B.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 舆论监督制度 D. 专家咨询制度
扶贫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扶贫先扶精气神”,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苦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有管好“脑子”,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把教育、科技文化扶贫贯穿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扶贫先扶精气神”以解决贫困文化的理由。
材料一:《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赢得了中央领导人的赞誉和全国观众的喜爱。党和国家领导人刘云山曾寄语《感动中国》:“希望中央电视台进一步办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一步办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名牌栏目,让我们的媒体传播始终能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十几年来,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材料二 微公益: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它的要义倒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就此意义而言,所谓全民公益,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它的意义不限于公益层面,更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新方法、新范式。无须沉湎宏大叙事,无须空谈根本解决,无须凌空蹈虚,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称: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微公益,或者说微革命,就是点燃每个人的心灯,每个人心中的爱和善,用它们照亮中国,照出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我国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