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是人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 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弘扬长征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长征精神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哲学道理?

(2)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继续和弘扬长征精神?

(3)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就如何弘扬长征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1)①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使人向上。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鼓舞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战胜就旧事物。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长征精神指导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必将指导人们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促进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长征精神在促进入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①弘扬长征精神,做好本职工作;②顽强拼搏,永不言败;③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等。 【解析】本题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发展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有关知识,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发展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点,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考查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新时期为什么要继续和弘扬长征精神,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继续和弘扬长征精神分析现实意义。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点睛】演绎型主观题(“体现型”):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两年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 

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干”字,更需会干能干。推进行政“供给侧”改革,有必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消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同时还须补“三气”: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树立“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的理念。扎牢制度篱笆,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行政“供给侧”改革,最终还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杜绝“乱作为”。 

材料二: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处于亏损状态。盲目投资造成产能过剩是国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如此,像煤炭、钢铁、有色金属这样的竞争性行业,应当通过改革,先将企业交给市场,然后再由市场决定去留。而不是指望依靠地方政府的觉悟去解决国企的去留问题。只要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解决好了,其他所有制企业的问题就不难解决。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析说明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我国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深化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能成力真正的完人和伟人。”这段话说明

①走不出自我陕隘天地的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②坚持错误的价值观会让人在改造世界中遭到失败

③只有在对集体的奉献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④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只是为了集体幸福才从亊劳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朗读者》第三期中,麦家给儿子的一封信被称为《朗读者》开播来最重磅的一枚催泪弹。《朗读者》现场,麦家更是几次哽咽,聆听者董卿也泪光闪烁,台下的“90后”、“00后”直接哭了。这封被网友称为“最美家书”的信,是一封小说家整整准备了18年的信、一封他悄悄塞进儿子远行行囊的信、一封麦家写给儿子,又是向自己的父亲“还债”的信……这封信之所以感动众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①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麦家信中有无数父与子相同的感情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麦家信中透着天下父母的无私爱心

③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父爱如山,爱是翻越任何关隘的通行证

④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特殊性,青春期的叛逆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

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南宁市交警部门开启了全市“礼让斑马线”文明之行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此活动得到广泛好评的原因是

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需要创新形式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