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时代,许多大学生通过自主创新创业实现了梦想。下表为甲乙丙丁四个创业项目的基本情况,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你建议创业的大学生选择的项目是( )
项目 | 市场前景及投资增长率 | 年产值估算 | 年经营成本 | 投资回收期 |
甲 | 未来5年市场将饱和 | 100万元 | 80万元 | 8年 |
乙 | 市场规模和投资年增长为12%和65% | 100万元 | 70万元 | 5年 |
丙 | 市场规模年均增长10% | 80万元 | 60万元 | 5年 |
丁 | 市场趋于饱和 | 60万元 | 40万元 | 3年 |
A. 甲项目 B. 乙项目 C. 丙项目 D. 丁项目
2016年羊肉价格持续走低,创近十年来最大降幅。用P表示羊肉的价格,Q表示羊肉的供给量。以价格降低为起点,下图中反映羊肉价格与供给相互影响的传导过程是
A. ④→②→③→①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②→④→③→①
假设某企业2016年每小时生产的甲产品价格为400元,2017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在货币贬值20%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1小时生产甲产品的价格总额是
A. 240元 B. 375元 C. 625元 D. 400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准定位住房功能。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房地产发展的长期定位,混淆了住房的投资与消费属性。实践表明,住房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住房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话非常通俗,但却是一条真理,一条铁律,违背了真理、铁律,必定会有恶果,特别是像住房这样一种重要的民生产品,如果定位错了,严重偏离了发展方向,一定会导致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由此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化、经济泡沫化将会对经济长期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1)“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是中央立足国情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科学再定位。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3)2017年以来,我国多地房价出现非理性上涨,各地政府也随即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引导居民理性购房,抑制房地产泡沫。请你说明在当前的情况下,个人住房消费应践行怎样的消费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数字经济。目前,数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现代经济活动中,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材料一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正在成为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能。以制造业为例,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等新装备、新技术在以长三角、珠三角等为主的中国制造业核心区域的应用明显加快。随着网络环境的逐步完善和手机上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不断被激发,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在线娱乐、共享服务等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左右,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数字经济的背后,凸显的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思维方式、商业模式、消费模式的革新。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数字经济是如何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
材料二 有统计显示,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的占比将达到22.5%,到2020年,将产生超过44ZB(1ZB相当于十万亿亿字节)的数据。放眼全球的数字经济浪潮,能不能抓住机遇,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德国发布“数字战略2025”,“明确了德国制造转型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的思路”;英国出台《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旨在建设数字化强国;日本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最大限度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融合。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际竞争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廉政账户又称“退赃账户”,党政干部收受红包礼金后,如无法退还或想上缴,可缴到此账户,减轻或免于处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廉政账户的存在,不仅没有成为杜绝腐败的“防火墙”,反而成为腐败分子躲避查处的“避风港”。2016年底,四川、广东、重庆等15省份先后作出撤销廉政账户的决定。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随着的社会意识变化而变化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④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