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了中华民族
A. 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感
B.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 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 民族文化的普遍继承性
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了G20峰会。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精彩呈现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讲好“杭州故事”、“浙江故事”、 “中国故事” ,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更为强劲的内生动力。可见,文化自信
①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③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这样做旨在
①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提高文化企业经济效益
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④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如《春》正读: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逆读: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④史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发展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是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品茶并不妨碍尝试咖啡,喝咖啡也不妨碍品茶的韵味。”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B. 维护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
C. 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D. 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