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1980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因为当年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健全,当时的很多民法原则、规则已经与当下经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而当前的《民法总则》更多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强化契约权利。从哲学角度看,《民法总则》的编撰表明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③社会物质生活状况是社会意识变化的客观依据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其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着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着力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材料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有
①要把握主要矛盾在决定事物性质中的主导作用
②立足于事物发展的整体,运用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③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017年5月12日,一次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勒索病毒网络攻击卷席全球。据统计,全球共有74个国家的至少5.7万电脑中招。中国也未幸免,多所高校的电脑已大面积中毒,许多高校毕业生的论文被锁。人们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的和广泛使用中享受到极大便的同时,在与电脑病毒不断的斗争,从而推动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发展。这说明
①一切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而对立是次要的
③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但对立是相对的
④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并且相斗争而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时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国共两党要对民族、对历史负责,巩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持续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两岸同胞“止独促统” 说明了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联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③人们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7年11月10日,太原钢铁对外宣布,历时五年攻关,其研发的笔尖钢成功应用于国内知名制笔厂家。这标志着我国向笔尖钢材料的自主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对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具有重大意义,终于给李克强总理的“圆珠笔之问”画上了句号。材料表明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领导人的关注是笔尖刚研制成功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代•宋祁)一个“闹”,有声有色,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部点染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的精妙之处在于
①规定了春天的特质与自然物的本性
②传递出大地复苏所具有的思维形象
③在对春光的描绘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④以春意盎然来充分表现红杏的特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