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天人合一”精神,强调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基于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的改造
③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未来装有驾驶脑的智能车会比人驾驶的车更好更安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材料表明
①作为一种新型思维工具,驾驶脑可以全面替代驾驶员
②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体现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③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
④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每年高考前夕都有不少家长去寺庙抢拜“头香”,祈福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与上述做法所体现的观点一致的是 ( )
A. “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 仁义礼智,非由我外铄也,我固有之也
D. 气者,理之依也
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北宋时期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在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②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③都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④都在回答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央视一套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农历正月初二正式开播,节目首播时即被视为黑马,第二季更是在春节期间蹿红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诗词这种传统文化难得受到如此热捧,相关人士指出,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其实暗合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也彰显一个事实;文化传承基因具备很强的生命力,如何利用诸如综艺节目、碎片化传播、在线教育等创新形式,影响广大民众的学习热情,是今后传统文化传承不客忽视的发展方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热播的原因所在。
(2)《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与形式创新有关,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新华社201 7年4月1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材料一 设立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思路、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1)结合材料一,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如何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