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现实,思维又使人超越现实;人生活在现在,思想又使人构想未来。这种超越现实、构想未来的能力,就形成了理想。这表明( )
A.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 意识具有目的性
C.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D. 意识具有计划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
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事物的运动
③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④事物的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过敏是让很多人烦恼的事情,但英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过敏反应具有防癌功效,因此如果在被过敏困扰的时候想想可能患癌风险下降了,也许心情就会变好一些。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唯物辩证的总特征是( )
A. 联系观和发展观
B. 矛盾观和运动观
C. 世界观和方法论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一带一路”建设以全球化视野所进行的战略构想,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避免聚焦于具体的项目规划,削弱市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发展能力;避免出台由我国单方面主导,对各国统一的、脱离实际的政策措施;要“多做少说”,避免与美欧日俄等国在争夺中亚市场的直接对抗,使其对中国的防范与遏制加强,要学会使用博弈策略,既不张扬,也不畏缩,以利益驱动和吸引沿线国家主动参与及合作。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
结合材料和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