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儒家以仁义为基础,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道家以慈善积德为核心,认为“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矜孤恤寡,敬老怀幼”“乐以养人,周穷救急”等;佛家以慈悲为善为宗旨,认为“慈”是指以慈爱之心给人以幸福,“悲”则指以怜悯之心祓除人的痛苦;墨家以兼爱为核心,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慈善法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伦理,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慈善法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既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救灾,也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同时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也纳入其中。

        发展慈善事业,需要个人自觉自愿,通过内在良心激励和推动,同时也需要国家依法治善,通过法律为其保驾护航,二者既互补又各有侧重。

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应如何看待个人“自觉自愿”与国家“依法治善”的关系。

 

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自觉自愿”与“依法治善”双方方式上互补,价值上交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二者作为不同主体采用的不同方式,“自觉自愿”侧重内在激励,“依法治善”侧重外在约束,两者存在差异、相互对立。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自觉自愿”与“依法治善”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双方的互补与交融;个人“自觉自愿”与国家“依法治善”双方在互补与交融中,又要实现各自的目的与价值。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自觉自愿”与“依法治善”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解析】本题以发展慈善事业既需要个人的“自觉自愿”又需要国家“依法治善”为背景设题,考查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解答时可以按照“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的知识逻辑,分析个人“自觉自愿” 国家“依法治善”的关系。首先个人个人“自觉自愿” 国家“依法治善”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次,没有“自觉自愿” 与“依法治善”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双方的互补与交融,个人个人“自觉自愿” 国家“依法治善”双方在互补与交融中,又要实现各自的目的与价值。最后,个人“自觉自愿” 国家“依法治善”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网络空间的互联互通需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宽带普及率不高是制约互联网发展瓶颈之一。截至2015年底,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78%以上,而我国仅为47.9%,农村及偏远地区因为建设成本高、收益低,宽带发展滞后,互联网普及率不到30%。我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宽带网络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和联系观的角度,说明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对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胀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洲债务、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方重风险和挑战。中方推动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猴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项传统门类,有着很长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武打精彩、风趣幽默,深受观众喜爱。许多名角都曾是风靡一时的“美猴王”,如北派杨小楼、南派盖叫天等。他们所塑造的“美猴王”形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一度形成各路“美猴王”争霸的文化奇观。但近年来风格各异的“美猴王”戏剧舞台形象离观众渐行渐远,几近失传绝迹于舞台,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

       章氏“四代猴王世家”第四代传人六小龄童(章金莱)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猴戏的表演,吸收南北派猴戏的表演精华,将中国武术、影视表演、动画形象等几乎所有能够涉及的艺术手段都巧妙地糅在戏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猴王”形象。由他主演的1986年版《西游记》电视剧至今重播达3000多次,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分析六小龄童塑造的“美猴王”形象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查看答案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1和0的关系投影在哲学上说明了

①我们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人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D.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