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趋势(单位:万亿元)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趋势(单位:万亿元)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目标)

1.7

2.2

2.8

3.2

 

注: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材料二:近年来,信息领域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加快促进信息消费,能有效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是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据工信部测算,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占GDP的比重将超过4.5%。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知识,分析我国大力促进信息消费的原因。

 

(1)近几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但人均信息消费量与日本、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分) (2)①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2分)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信息消费产生的新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2分)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我国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会带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信息消费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2分)(以上四点答出任何2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是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综比看变化,表间找关系,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根据图表及注释看出,近几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但人均信息消费量与日本、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本题考查“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大力促进信息消费的原因,是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识记。“消费对生产反作用”的知识主要包括: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积极性。解答时调动运用上述知识,分析信息消费的现实意义,实现知识与材料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块金子与一块泥巴相遇。金子不屑地对泥巴说:“你看你灰不溜丢的,你有我闪亮的光芒吗?你有我高贵吗?”泥巴摇摇头说我能生出花、生出果、生出草、生出树木、生出庄稼、生出万物,你能吗?”金子无言以对。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    )

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全国首届脱贫攻坚奖得主姜业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致富不忘乡亲,捐资160余万元为村里修路的心路历程。她的故事,感动了身边所有人。这反映出  (    )

A. 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 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物质贡献

C. 成功的道路是不可复制的

D. 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以一句古语引出“小智”“大智”。解决问题的“小智”固然重要,但定格局、明方向、看趋势的“大智”更为关键。这段话启示我们要   (     )

A.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坚持用主要矛盾判定事物性质

C.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坚持以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查看答案

3月23日,世界杯预选赛12强赛“中韩之战”在长沙打响。主教练里皮面对韩国队实力明显强于国足的现实,在队员出场顺序和阵型上费尽心思。最终以最佳阵容战胜了对手。从辩证法角度看,这表明   (     )

A.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C. 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D. 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查看答案

不同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从“十五”“十一五”的“。科学发展观”,到“十二五”“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这说明  (      )

①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