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做事,—起受益。其中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使命所在。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有益于打破固有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到崭新高度。这就是要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区域联系在一起,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的互联互通。其中既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等硬件联通项目,也包括通信、海关、检验检疫等软件联通项目,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品牌发展严重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目前,不少行业产能过剩,高品质消费品却供给不足。品牌是连接需求与供给的桥梁和中介,推进品牌建设,能促进经济向“高精尖”转型,可以说,品牌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区域、国内外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什么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

(2)西方有一种声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共赢”,而是中国在“掌控”,是中国输出过剩产能的手段。请结合实际,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3)分析品牌建设对于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意义。

 

(1)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表达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②市场可以通过价格的变动及时传递供求信息,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引导生产要素在区域和国际间的有序流动,实现互联互通; ③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打破了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通过充分的竞争降低生产要素的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和国内外的联通和协调发展。 (2)①“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有利:扩大产品市场化,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②对沿线国家也有利: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③“一带一路”建设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能够走出去的总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能。题中观点片面。 (3)①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消费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有利于提高供给品质,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③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析】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资源配置、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题进行考查。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区域、国内外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什么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抓住关键字句“市场力量”“打破固有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区域联系在一起”;然后调动运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秩序和市场体系、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实际,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共赢’,而是中国在‘掌控’,是中国输出过剩产能的手段”的观点进行评析,属于评析类的解答题。评析类材料题作为较常见的高考政治题型,一般提供一定的情境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情境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认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材料中的观点一方面没有看到“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另一方面也没有看到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因此是片面、不科学的。 (3)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品牌建设对于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时事政治素养。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仍然以中低端为主,六轴及以上的多关节机器人占有率较低。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等部委将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推进机器人产业高端化。

  材料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其中,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机器人产业,说明机器人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有的企业甚至提出“机器换人”的战略构想。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应如何作为?

(2)关于“机器换人”,社会上争论不休。请选择以上一种观点,从经济生活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政府网官方微信的开通、“中央纪委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司法机关网站网络举报专区的设立等等,使得互联网成为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的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一些谣言及违法信息也借助互联网迅速扩散,挠乱了网络秩序,危害了公共利益,传播了“负能量”。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国家高度重视网络监督的政治依据。

(2)阐述作为网民应该如何在网络监督中发挥正能量。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中国当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跌破8%,中国经济由短缺向过剩时代转变。以钢铁业为例,过去只要炼出钢,都能卖出厂,现在产品质量要好,否则项目就不能投产。另一方面,包括工人工资在内的要素价格“变贵”,调查显示,中国工人的成本2000年只有美国的3%,2010年提高至9%,2015年达到17%,2016年,美国与中国的单位劳动成本之差收窄至7美分每小时,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将消失殆尽。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及社会责任的日益关注,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企业的环境成本将内在化,以往靠牺牲环境的低环境成本道路已经行不通。中国企业的这些传统优势正不断被削弱。

材料二 中国企业建立竞争新优势的典型案例

案例1:华为集团全球化创新平台建设一览

◆在全球各地拥有优质资源的地方建立了17个研究所,采用全球化同步研发体系,进行产品研究开发;

◆28个联合创新中心;

◆40多个专业能力中心;

◆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训技术人才。

案例2:联想集团10年内的收购情况一览

●2014年1月,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2012年9月,收购巴西个人电脑和消费电子行业企业CCE公司;

●2011年6月,收购德国电脑生产商Medion,拓展欧洲消费电子市场;

●2005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企业的传统优势分别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典型案例中企业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新优势?

 

查看答案

“蜗牛奖”“踢皮球奖”“水面浮漂奖”……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庸政懒政的政府部门颁发“喝倒彩”奖项,引起强烈反响。这启示行政机关应(   )

①公正司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②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③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④转变政府职能,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l115日,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践行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科学民主执政

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④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