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4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1:6.8949,而4月1日为1:6.8...

20174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1:6.8949,而41日为1:6.8832。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对人民币币值变动趋势相关的推导过程,合理的是

A. 人民币贬值——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增加——中国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增加

B. 人民币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降低——我国服装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增加

C. 人民币升值——用美元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提高——我国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减少

D. 人民币贬值——美国人来华旅游、购物费用降低——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D 【解析】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贬值,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增加,美国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增加,A是错误的;人民币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升高,我国服装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减少,B是错误的;人民币升值,用美元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降低,C是错误的;人民币贬值,美国人来华旅游、购物费用降低,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D适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十一期间,李某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298元,实际支付198元。在这里,198元、298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B.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D.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查看答案

二手市场是人们将闲置不用的物品集中起来进行交换、交易的场所。把闲置的物品拿到二手市场进行互换,这样不但可以省钱,还可以换到自己喜欢又买不到的东西。二手市场上等待互换的闲置物品

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②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④相互交换的是彼此的使用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1)谈谈为什么“商品-货币”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是商品所有者?

(2)这一跳跃给商品所有者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为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某班同学开展了废品搜集活动。

材料 该班废品收购清单

结合材料,运用商品理论分析“废品”收购现象。

 

查看答案

我国某农民将自己生产的大蒜销售到美国,得到了4000美元,他将美元换成人民币为33600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农民用卖大蒜的450元支付了年初买化肥的钱,用550元支付摘苹果临时工的工资,1650元归还了银行的贷款利息,22000存入银行。在这里,充当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有

A. 22000

B. 2650

C. 1650

D. 450

2.该农民用卖大蒜得到的1610元,买了一台彩电,在这里

A. 1610元充当了大蒜与彩电交换的价格,可以是观念的

B. 1610元是大蒜的价格,又充当了购买彩电的价值尺度

C. “大蒜——1610元——彩电”仍是一种物物交换方式

D. 1610元充当大蒜与彩电交换的媒介,且必须是现实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