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这个问题,同人类的认识起点.即同蒙昧时代人类的最初世界观的最简单的内容相一致,它就根源于原始的观念中,甚至连近代哲学关于最高问题的阐述方式也留有原始观念形态的疲迹——‘思维对存在’,正是‘灵魂对外部世界’的思考方式的深化。材材料表明
①哲学发展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必须
回答的问题③存在不能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
④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中外哲学家在思考世界时往往会有一些相似的观念,下列各组观点属于同一种哲学派别的是
①管子: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②朱熹: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柏拉图: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③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④万物皆备于我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休谟认为,在心灵面前,除了知觉以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事物了。因此,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里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休谟的观点
①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②陷入到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③将客观精神看作了世界的主宰
④回避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黄帝内经》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一观点
①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带有机械性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
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④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缺乏科学依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我国西周初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即道德是天命得失的根据,夏商因“惟不敬厥德”而灭亡。战国时期苟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天命靡常”与“天行有常”之争裨上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②我国古代就有对思维与存在问题的思考
③“天命靡常”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
④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幸福取决于心态,而哲学便是一种谈心,哲学使得人们能从生括的局部中跳出来看人生的全景,想人生的大问题、大道理,让人们看清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从而有好的心态并收获幸福。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哲学
①能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
③能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④能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人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