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热情好客,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就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出了...

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热情好客,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就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出了一条和平友善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之路。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并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向世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将这条古丝绸之路无限延伸了出去。

历史告诉我们,夜郎自大就会固步自封,妄自菲薄又会错失机遇。在习近平主席的倡议下,新一代“丝路人”抱着谦卑的态度,以厚重的“文化自信”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我们要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走出去中加强中华文明与沿线国家多种文明的交流互鉴。要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新闻、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有机统一。要正确处理“中”和“外”的关系,既立足本土,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又面向世界,敞开胸襟、放眼世界,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丝路精神的形成及其对促进经贸合作的意义。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某校高中学生以丝路精神为主题,利用暑假开展实地研学旅行,请为他们推荐两个国内旅行目的地,并简要说明理由。

 

形成:(1)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丝路精神的形成是古代多个国家政治互信、经济共赢、文化互学的体现。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丝路精神。 意义:弘扬丝路精神,有利于增强各国经贸合作的勇气,为沿线各国合作创造安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扩大贸易投资规模,提高贸易投资水平,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2)①觉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努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②坚持对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实现创新发展。 ③正确处理“中”和“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借鉴他国优秀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中华文化的特色; 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例如:①印度:研究印度佛教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宗教信仰的影响情况 ②陕西:研究西北地区民族的饮食习惯及形成原因 【解析】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题进行考查。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丝路精神的形成及其对促进经贸合作的意义,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本小题分为两个小问,第一小问虽然设问新颖,但考查的文化的产生,知识点比较简单,考生可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等角度进行说明;第二小问考查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考生可从有利于增强各国经贸合作的勇气、有利于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处理好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3)本题要求考生为他们推荐两个国内旅行目的地,并简要说明理由,属于措施类、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考生所推荐的旅行目的地符合主题即可。例如:陕西:研究西北地区民族的饮食习惯及形成原因;昌吉:研究昌吉秧歌的形成原因及其表演特色。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一: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文化一绝。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一首首动人心扉的诗词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没取营养,涵养心灵;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有的选手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病重的母亲,身患重病的普通农民更从诗词中获得与癌症抗争的力量,有的中学生以读诗为乐、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成长……

材料二:继承传统美德,建设良好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做有气节、有骨气的人,长大后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代的家风建设,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风建设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爱国爱家、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家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古诗词涵养个人心灵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说当代家风建设既是传承更是创新。

 

查看答案

一段时期以来,文化产品生产中出现了电影唯票房、电视剧唯收视率、出版物唯码洋的导向,更有甚者将一些不健康、不文明或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内容推向社会。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①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应该把经济效益放摆在首位

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产品,经济效益是基础,社会效益是灵魂

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对立、相互统一,无主次之分

④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企业经营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截止2016年底,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33亿,国内网络文学的产值达到90亿元。已走过20年风雨浮沉的网络文学,今天呈现出一派持续繁盛的喜人景象。同时,作品泥沙俱下、作者跟风复制、内容粗制滥造等问题日渐凸显。这说明

A. 要大力发展网络文学这一大众文化

B. 提升网络技术,增强网络文学的原创性

C. 文化生活有喜有忧,要反对腐朽文化

D. 发展网络文化要以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为导向

 

查看答案

2017年,文化部出台《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掘优秀文化资源,提高数字文化产业品质内涵,加强内容原创和技术研发,提供有效优质供给。这要求文化产业

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供有效供给

②以商业化为导向,加强内容原创

③以数字化为导向,加快创新发展

④以优秀文化为导向,提供有效供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继前些年清宫剧、抗日剧受到观众的追捧之后,2017年,社会生活剧《人民的名义》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演员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其根本原因是

A. 优秀文化作品如实反映大众社会实践

B. 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人民大众精神需求

C. 人民群众需要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D. 人民群众是文化欣赏的主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