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是对多年来我国依法治理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和依法治国规律性认识的深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历经四步发展,2 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冰封的“人治”传统观念逐渐得以融化。如今,宪法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日益“激活”,法治精神已逐渐融入每个公民的血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相同,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材料二 我国社会主体数量众多,乡镇4万多个,建制村(居)80多万个,登记企事业法人1 000余万家。这些基本社会单元的法治化程度,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法治化水平。要把法律规定和法治原则、法治精神体现在、落实到各类社会主体的活动之中,首要的要求就是依宪治国,依宪行政。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1)联系材料一,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说明公民应怎样积极参与建设法治国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就政府如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行政提出合理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换挡提速,政府决策的科学民主氛围更加浓厚,行政审批加快了,执法扰民现象也在减少,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这表明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的权威 ②保障公民各种利益诉求
③提升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 ④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7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产生监察委员会。新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整合政府、检察等部门的监察力量,将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及其他公共部门纳入监察范围。这一改革旨在
①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②清除公共部门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
③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④搭建群众直接监督公共权力的新平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某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对公共服务“做加法”,对增加办事门槛和费用负担的中介服务“做减法”。截至2017年1月,“公共服务清单”新增2505个服务项目,增幅135%;“中介服务清单”取消或规范147个项目,精简比例达43%。两个清单的形成不公布,意义在于( )
①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降低公共管理成本 ②拓展政府的基本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③明确政府服务内容,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④方便社会监督,防止政府的缺位和权利滥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地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因为
A.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B.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各项工作
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全体公民管理国家的基础
2015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来自各个民族、各个地方、各条战线。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
A. 真实性 B. 超阶级性 C. 广泛性 D. 全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