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增强法冶道德底蕴。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增强法冶道德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冶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冶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扣精神推动力。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努力形成中华儿女互有责任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美德善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以文化化人,以人育人,发挥德育的作用,这离不开宣传和教育。请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围绕主题,郎朗上口,对仗工整)。

 

(1)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在滋养民族法治精神、弘扬文化的支撑作用,把握了二者对立统一关系。 ②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法规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①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③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他一下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⑤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⑦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⑧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3)履行法定义务,形成良好风尚;汲取传统精华,涵养法治文化;崇尚社会法治,践行核心价值;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其它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增强法治道德底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原因。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措施类”主观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本题通过材料的解读,考生可以从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多个角度展开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履行法定义务,形成良好风尚;汲取传统精华,涵养法治文化;崇尚社会法治,践行核心价值;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16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非法越界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中印军方发生冲突。中国外交部8月2日发布《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后,8月3日上午至4日凌晨,新华社、解放军报、外交部、国防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以及人民日报等中国6个国家部委和机构先后就印方越界事件发声,披露印方非法越界的性质,指出中方仁至义尽,善意不是没有原则,克制不是没有底线,中国本着最大善意,努力通过外交渠道解决当前事态,并强调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在中印对峙事件中我国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是分享经济的典型业态。为了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201 7年8月1日,交通运输部等1 0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共享单车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要求:如禁止向未满12周岁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制定标准规范企业运营管理,加强停放管理,引导用户安全文明用车等;《指导意见》也指出,要采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等措施实施鼓励发展政策。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绿色消费的角度,说明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对共享单车发展是如何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的。

 

查看答案

虚实作为一对相反而又相成的范畴,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譬如齐白石的《虾》(下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下列选项强调“虚实相生”的有

①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

②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③古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

④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8821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数百人伤亡,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仍然是很难完成之事。这说明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河北唐山把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2017年度经济发展的一I页重要任务,加快推进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发展新服务经济,通过“以新促旧”以提升传统产能。“以新促旧”蕴含的哲理是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在普遍中把握特殊,在特殊中把握普遍

③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

④在整体中把握部分,在部分中把握整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