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即(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载文指出:近年来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明显加大了经费投入的力度,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达到了3.06亿元,2017年将增加到3.9亿元,增幅同比超过27%。据此回答题。
1.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
A.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 哲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等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决定作用
3.从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
A. 哲学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B.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C. 反映时代进步和客观要求的哲学,能指导和推动社会变革
D. 哲学是一定时代的文化的反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增强法冶道德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冶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冶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扣精神推动力。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努力形成中华儿女互有责任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美德善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以文化化人,以人育人,发挥德育的作用,这离不开宣传和教育。请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围绕主题,郎朗上口,对仗工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16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非法越界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中印军方发生冲突。中国外交部8月2日发布《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后,8月3日上午至4日凌晨,新华社、解放军报、外交部、国防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以及人民日报等中国6个国家部委和机构先后就印方越界事件发声,披露印方非法越界的性质,指出中方仁至义尽,善意不是没有原则,克制不是没有底线,中国本着最大善意,努力通过外交渠道解决当前事态,并强调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在中印对峙事件中我国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是分享经济的典型业态。为了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201 7年8月1日,交通运输部等1 0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共享单车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要求:如禁止向未满12周岁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制定标准规范企业运营管理,加强停放管理,引导用户安全文明用车等;《指导意见》也指出,要采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等措施实施鼓励发展政策。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绿色消费的角度,说明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对共享单车发展是如何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的。
虚实作为一对相反而又相成的范畴,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譬如齐白石的《虾》(下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下列选项强调“虚实相生”的有
①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
②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③古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
④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