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北宋时期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北宋时期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都在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都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都在回答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但他们都在思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遇到的无法回避的问题,①④正确;②中“正确”表述错误;荀子观点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而朱熹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③不选。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的各种思想道德准则。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儒家思想正视文明的多样性,不是消除文明之间的差异,而是提倡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儒家这种“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化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在国际上,美国众议院于200910月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国内,台湾地区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香港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孔圣诞日”。这些都表明,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义”等思想,能够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共识,能够成为凝聚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

在今天,回归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自身发展融入5000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才能为现代中国发展找到精神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观点,说说当前如何正确把握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务院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有人认为,一个好的健康的生态循环就是应该给每一个人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的权利,养活自己的机会。在市场经济下养活自己就是我有权给别人提供本人愿意接受的服务。同时,每一个人也有权利接受别人给自己提供服务,只要双方愿意,别人不应该过多的管理,政府也不应该过多的限制这种交易的自由。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新疆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质资源,以及多年的边贸建设,发展经验,目前正积极探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但是,新疆同样存在不少的发展短板,基础产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教育事业比较落后。长期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支出力度。2011-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新疆资金总量将超过2亿元,这些资金,一部分用于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用于教育、医疗、环保、科技、生态建设……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中央财政支持新疆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并说明地方政府如何更好的促进新疆发展。

 

查看答案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消费”成为当前消费发展的新动力。

材料:2002-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年份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2002

7703

6030

407

2467

1834

47

2010

11759

8697

591

3587

2829

75

2017

21810

15161

1102

6977

5221

165

 

注:①2007年,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30%以上。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哪些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查看答案

“互联网+” 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动“互联网”与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对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①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着联系的具体形式

②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联系的积极作用

③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断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