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 先知后行重在知
D.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
A. 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
B. 只有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
C. 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
D. 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
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①“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