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2011年起,我国实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 300元的扶贫新标准,2011年至2014年我国累计减贫5 221万人。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使3 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使1 000万人脱贫;通过异地搬迁,可以使1 000万人脱贫,总计5 000万人左右。党和政府为了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重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特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注重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材料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快清除过剩产能,着力减少无效供给,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进行精准扶贫,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经营和劳动者就业的影响和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你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互联网+” 呈现出的新业态、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网络购物不断释放出内需活力。网购以其产品多样、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截至2015年7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人,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超3亿人。2015年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达912.17亿元。
材料二 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网上消费领跑零售业,电商、快递、快运、食品、电子、快消、医药、冷链等物流细分市场保持较高增长态势,现代物流业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你先企业,以市场为抓手,通过流程再造、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挖掘物流整合潜力,发挥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专业化、一体化、个性化的物流模式创新;现代物流业,借助的网购使摄影师、美术设计人才、客户、仓储员、配送员、系统开发技术员等行业的从业人数被大规模吸收,更催生了网模、职业砍价师、帮助卖家推广商品的淘宝客等新兴衍生职业。
材料三 我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又会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营企业在五年内破产,85%的在十年内消亡。虽然民营企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他们是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体,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60%,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解决民营企业的“短命”问题,需要民营企业完善企业制度,提高自身宏观决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物流业的发展是如何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质量和效益提升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有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生产的微观主体”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认识。
源于2009年爆发的希腊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不断发酵,到了2015年引发希腊债务危机,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的危险。希腊债务危机的演变反映出
A. 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 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D. 新事物发展道路是充满曲折的
在2015年“两会”分组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此后,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习近平总书记到全国多地进行多方面的调研,为“十三五”规划定基调。制定“十三五”规划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广泛的调研研究,充分认识影响到我国“十三五”发展的各种因素。这表明
①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
③人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④做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我点和条件为转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