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 )
A. 个人应勤俭节约,社会应扩大消费
B. 艰苦奋斗已经过时,消费就是爱国
C. 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D. 个人应积极进行贷款消费
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这里的“租生活”
①提高了商品的价值 ②是发展资料的消费
③体现求实消费心理 ④符合绿色消费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一份关于“网购”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他们认为,“卖的多的商品,可信度高。”这种消费心理属于 ( )
A. 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某省居民2000年、2008年和2016年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5%、40.6%、36.8%。这一变化表明
①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②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③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④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居民的银行储蓄节节上升的趋势,许多专家呼吁国家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通过减少居民对医疗、养老的顾虑,刺激居民消费。这个观点说明对消费有重要影响的是 ( )
A. 当前收入水平 B. 未来收入预期 C. 居民的收入差距 D. 物价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纷纷利用“五一”、“十一”长假外出旅游。出现旅游消费现象和行为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B. 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
C. 物价水平降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D. 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