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 缺乏科学依据,否定意识能反映物质
B. 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 缺少辩证法思想,没有看到物质世界是发展的
D. 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下边漫画表明
A. 世界统一于物质性
B. 存在决定思维
C. 思维反作用于存在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远千里迢迢奔赴敦煌,就可以身临其境感受拥有1 500年历史的洞窟艺术。2015年9月10日,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设置的“科技探索”环节,让与会者体验了高科技版的“凡尘净土莫高窟”。走进球形放映室,3D投影画面在穹顶和四周铺展开,色彩斑斓的壁画扑面而来。该穹顶是利用投影打造浸入式体验,采用容积扫描技术,以3D形式再现了敦煌珍贵的艺术作品。材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前提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和象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只有意与境相浑、心与境相契,才能构成美的诗词境界。”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情与景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②情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景具有的能动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情对景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③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工作者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基于
①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②哲学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