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思想文化的繁荣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民族振兴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作为爱国诗词的经典名句,在中华儿女中代代相传。这类诗句之所以一直被传诵,是因为
A. 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 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想剪除狂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启示我们
A. 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 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上述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精神品质,在书中,我们可以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书为我们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表明( )
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大约最少育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端午是拜祭屈原的诗魂;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材料表明
①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