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2届“中法文化之春于5月6日至7月9日开幕,在全国30座城市展开60个项目。这场—年一度的与法国文化之约涵盖话剧、视觉艺术、新媒体、电影、图书等艺术门类。“中法文化之春”的举行
①提升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渗透力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是借鉴对方文化优秀成果的重要平台
④增强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7月2日,天津京剧院《杨门女将》剧组在日本东京等地巡演12天,受到日本观众好评。…中国戏曲频频走出国门,迈步国际舞台,展示文化之美。戏曲走出去旨在
①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②彰显文化多样性,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④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习近平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蓽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中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被消费:在美国,马铃薯食品多达70余种,英国是个“食土豆民族”,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土豆,在德国,土豆和爱情一样重要。在中国和韩国,土豆则一直被作为蔬菜食用。材料中不同国家对食材马铃薯的开发与利用折射出
①世界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差异
③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具有共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
A. 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最重要标志
B.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C.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一段乡愁,一份乡情。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科学保栌方言。保护方言,是因为
A. 方言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纽带
B. 方言文化対人们的影响深远持久
C. 语言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