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的人被称为“现代文盲”。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早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B.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全部吸收
C.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中有精华和糟粕,应批判继承
D.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会钳制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保守因素
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文化学者于丹说过:“民族节日是一种信号,让所有属于这个民族的人会因为这个时候去共同进行一个仪式。”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传统文化且有强大的感召力
④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