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 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A. 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 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 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016年11月3日农业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后农村土地将由原有“两权分离”变为“三权分置”,形成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并行的格局。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现在顺应农民要保留自己的土地承包权,农民无论进二、三产业还是进城市,他还想给自己留个后路,同时他又有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所以这次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 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实践中日益成为常态,这是对农地产权制度再创新,提高农业产出效率,符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
从“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角度说明,材料体现了创新的哪些社会作用?
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地区)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位代表,共聚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材料:本次大会上,网络主权引起广泛热议。网络主权不等同于政府网络控制,而是对国家管理网络权力的尊重。在全球网络治理过程中,“网络主权”会遭遇各种问题和挑战,但更多人相信,尊重网络主权将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进程。网络大国必须承担起相应责任,携手探索,逐步建立“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网络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维护网络主权。
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谈谈你对维护网络主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