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原本乡土文化气息浓重的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原本乡土文化气息浓重的古村落逐渐出现“空心”现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6年8月20日,中国文化部召开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文化部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发展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人们感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村庄寄托乡情乡思,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发展。 (2)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解析】本题以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原本乡土文化气息浓重的古村落逐渐出现“空心”现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属于意义类的主观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认真解读材料有效信息:从物质层面上,原始村庄属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属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属于文化遗产;从精神层面上,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考查文化的继承性与发展的知识,设问指向应如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属于措施类试题。通过解读设问看出,保留原始村貌要有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然后分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于2016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材料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如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 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坤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捡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查看答案

徽商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绝非偶然,得益于其在经商处世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这表明

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 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查看答案

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

1.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2.徽商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绝非偶然,得益于其在经商处世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这表明

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 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

B. 优秀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加以继承和发展

C. 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 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