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党和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负责科学谋划,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扶贫开发的根本保障。请说明我国应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民生话题成为“互联网+”的关注重点。
材料一 为助力“互联网+”健康发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做出规定。201 6年7月5日,《民法总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草案进行修改。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该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将适时对《民法总则>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材料二 人大代表侯某调研发现,本市“互联网十农业”存在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与内容应用落后、已开展的信息化项目缺少公益服务等问题。侯某在听取选民意见后,向该市人大秘书处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发展我市“互联网十农业”的建议》的议案,同时就选民关心的本市信息化建设与投入问题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质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说明人大是如何助力“互联网+”健康
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职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为什么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材料二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201 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1148亿元、增长11.5%,连续2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皆居全国前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一带一路”为全球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已由中国倡议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建设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向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国,愿同世界各国寻求合作、分享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2017年5月,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名代表参加了在中国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同时中国承诺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等。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原因。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 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 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